| | |

舂磡角砲台- 香港島南端的天涯海角

舂磡角砲台位於位香港島的最南端,三面環海,景色壯麗。砲台建於1938年,當時曾設兩把 6 吋口徑大砲,扼守香港島南面的海岸線。戰後其中一座砲台獲保留,並改建成舂坎角砲台公園,並保留了標誌性的半圓形建築外觀。另一座則於90年代初被拆卸,原址則重建為慈氏護養院。

舂磡角砲台交通亦算方便,可以在中環交易廣場,乘坐前往赤柱市集的 6X 巴士,在中途的舂坎角海灘站落車,下車後由迴旋處轉入舂磡角道,靠著車道一旁前進,經過慈氏護養院後,再走入舂磡角道,靠著車道一旁前進,經過慈氏護養院後,再走斜路約8度的向下路,便可到達一段可到達約8度的斜路,便可到達一段可到達約8度的向下路,便可到達一段可到達約8度的斜路,便可到達一段可到達約8度。行車需時約40分鐘,另步行需時約20分鐘。

可以在柴灣港鐵站搭乘16A小巴,前往舂磡角慈氏護養院,下車後步行約10分鐘。而我卻選擇從赤柱步行前往,大約需要30至40分鐘。從赤柱廣場出發,沿著赤柱灘道步行,然後轉入舂磡角道,沿途留意路牌指示,大約需要30至40分鐘。

這裡環境寧靜,適合散步、拍照,靜靜地欣賞海景,放鬆心情。由於附近沒有餐飲設施,建議自備食物和飲料。

Similar Posts

  • | | |

    慈山寺- 七十公尺高觀音像

    慈山寺位​​​​於香港大埔區東慈環宇門路88號,在吐露港北側屏風山南坡,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寺院,包括從港鐵大埔墟站搭乘專線小巴路線20T、20B、 20C或NR532、或巴士75K、275R 以及的士。 慈山寺的建築風格借鑒了唐、北宋、遼、金時期較莊重、典雅的風格。寺由正門、彌勒殿、大佛殿三座沿中軸線排列的主要建築組成。每棟建築和相關庭院都位於山上的平台上,與周圍的走廊界限分明。 寺院最重要的建築材料包括深色非洲紫檀木、波浪白灰色花崗岩、大理石和青銅。 寺院坐落在丘陵地帶,前方可看到廣闊的海景。慈山寺後方是八仙嶺,前方是船灣淡水湖。該遺址擁有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和讓人想起唐代的傳統寺廟結構。寺院的核心由沿著中軸線排列的三座主要建築組成。每棟建築和相關庭院都位於山上的平台上,周圍的走廊界定清晰。在另一條從大庭院分支出來的軸線上,信徒們穿過宇宙門,就會看到巨大的觀音像。 慈山寺自開放以來,我都未曾到訪過,或是因預先的登記名額已約滿,或是自己未能安排時間到訪,也許是緣份未到。這天意外地原先滿額的預約忽然有空位,加上我時間又許可,於是隨緣到訪,隨拍留影。原來慈山寺佔地比我想像中小,慢慢地走走拍拍照,兩小時的遊灠已足夠。比較特色的是觀音聖像區,有一條筆直廣場大道往七十米高觀音聖像,聖像前方有一銅器皿,給信眾作“供水”之用。 請注意,為了確保參觀品質、遊客安全以及寺院的神聖性,寺院實行遊客登記制度。請先透過寺院的線上登記系統進行參觀登記。

  • | | |

    東岸公園

    銅鑼灣東岸公園位於香港島砲台山,是都市𥚃的一個看海與休閒的地方。這裡不僅提供了市民和遊客一個放鬆的好去處,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熱門打卡地點。 前往東岸公園的交通非常方便,可搭乘港鐵至砲台山站,從A出口出站後橫過對面馬路,沿電氣道往西南方向行,到屈臣道右轉,一路直行便到達。全程約步行9分鐘。若從天后站出站約需行10分鐘,從銅鑼灣站出則需步20分鐘。另外多條巴士路線經過銅鑼灣,包括2、5、10、23、25、37等,和綠色小巴40M、56A等也可到達銅鑼灣。 東岸公園的前身是一片工業區,隨著城市發展,這區域逐漸轉型為綠地公園。公園的設計融合了現代與自然元素,旨在為市民提供一個舒適的休閒空間。觀景台位於防波堤上,沒有欄桿設施,讓遊客可以無障礙地欣賞維多利亞港的全景。防波堤上設有長椅,方便遊客休息欣賞景色。公園另設有多條步道,兒童遊樂設施,草坪區和雕塑區,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遊客。

  • | | |

    道風山- 沙田隱密的後花園

    道風山名字源自於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建築群,位於新界沙田道風山道33號,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山丘上,俯瞰沙田。從沙田地鐵站出發,步行到排頭街近行人天橋,有一上山階梯,沿階梯而上,道路並不陡峭,共需時約30分鐘。亦可從大圍地鐵站搭乘小巴路線481B到曉翠山莊,再經百樂園上道風山路,約15分鐘可到達。若搭乘的士,可直達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由挪威傳教士Karl Ludvig Reichelt 於1930年創立。 他在1904年被派往中國湖南省,在那裡他逐漸發展出與佛教徒分享福音的想法。 1929年,他在南京建立了靜風山。 1930年,由於中國內戰的混亂,他將工作搬到了香港沙田,並請丹麥建築師Johannes Prip-Moller 設計建築。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的建築結構和風格是一種獨特的中國復興式建築風格。 中心包括一座八角形攢尖頂設計的建築物,命名聖殿,在主日提供禮拜服務。一個名為明陣的迷宮,讓來訪的人仕踱步和禱告,清靜心靈,明陣看似迂迴曲折,但實則有一條清楚的路。一座蓮花池,池邊上方放置手繪蓮花瓷畫,是道風山繪瓷部畫師徐淼長老於八十一高齡時繪畫,喻意世人生於塵世污泥中,仍存脫離罪污的盼望。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的標誌性建築是一座12公尺高的大十字架,面向沙田。從沙田向道風山上仰望,遠遠看見大十字架。在山上昂首往上看,仰望十字架的救恩,低頭向下望,則看見城中的眾生。大十字架上寫著「成了」,提醒跟隨者,要傳承這既濟未濟的天國使命。 十字架是訪客的熱門地點,也是戶外聚會和會議的地點。 道風山場地內為靜修場地,訪客必須保持安靜。

  • | | |

    蒲台島- 香港最南端的小島

    蒲台島位於香港的最南端的一個小島。這裡風光如畫,靜謐美麗,是個山愛好者和攝影朋友的好去處。 前往蒲台島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搭乘街渡,一向平日只在週二和週四各有一班船,最近試辨增加一班週五船班。而在週末、週日和公眾假期則有較多班次,時間表請參閱本筆記的照片或參閱運輸署的綱頁。若從香港仔出發,船程約需時50分鐘。從赤柱卜公碼頭出發的船程約30分鐘。 蒲台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島上發現的摩崖石刻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島上最早的居民之一是富商巫少棠家族,他們在1930年代建造了巫氏古宅,這座古宅至今仍屹立在山坡上,見證了島上的歷史變遷。此外,島上還有些獨特打卡位,​​如僧人石和靈龜石:這兩塊形狀獨特的岩石分別像僧侶和靈龜,充滿禪意。佛手岩:這塊岩石經過風化後,形成了五指巨手的形狀,非常壯觀。南角咀燈塔:位於島的南端,又稱126燈塔,這座白色燈塔是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天后廟:主奉海神媽祖,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的天后寶誕是島上的年度盛事。 若要環島繞一周約需時3小時。若想簡單隨意地走走,可以從碼頭出發,經摩崖石刻,佛手岩,靈龜石、僧人石,到南角咀燈塔,然後折返碼頭。

  • | | |

    蘭桂坊的萬聖節體驗

    蘭桂坊位於香港島中環的中心地帶,搭乘港鐵、巴士或的士等大眾運輸工具可輕鬆抵達。若搭乘港鐵,可於中環站D2 出口出站,沿德己立街直行,約3 分鐘便抵達。 如果您正在尋找刺激有趣的萬聖節體驗,蘭桂坊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夜生活區。 您可以光顧該地區的各種酒吧、餐廳和商店,提供不同的美食和體驗,以滿足您的口味和預算。 每年萬聖節期間,蘭桂坊都會化身為鬼魅奇觀,吸引成千上萬的當地人和遊客。 不要錯過穿上你最好的服裝,加入蘭桂坊街道上參加派對的人群的機會。 從可怕的小丑和殭屍到超級英雄和名人,您會對創意和精緻的服裝感到驚訝。 由於活動期間人潮密集且街道狹窄,請留意警方實施的人群安全管理措施及特別交通安排。 您應聽從警方的指揮,並耐心排隊進入該區域。 由於人群較多,家長應多注意進入該區域的兒童的安全。 蘭桂坊是香港獨特的文化區,提供難忘的萬聖節體驗! 🎃 我今年萬聖節都會和攝影朋友再到蘭桂坊拍照,如果你剛好也計劃萬聖節到此一遊,我可以順便替大家免費拍照留念。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